新华网武汉8月1日电(连迅、温佳儒)古有神农氏为寻良药尝遍百草,今有人工智能(AI)辅助,找药效率成倍提高。位于武汉“中国光谷”的武汉智化科技有限公司应用AI技术设计分子合成路线,大幅提高药企新药研发效率。
近日,在智化科技公司实验室,只见机械臂灵活挥动,投料、反应、过滤取样、分析分离等有条不紊;自动导引小车往返于各独立工作岛,精准传递实验样本。“实验室由人工智能驱动和调度,支持24小时不间断高通量实验,实验谱图也能及时回传解析,实现数据闭环。”智化科技公司总裁夏宁说,这是公司最新研发成果,“逐步把化学家从手工劳作中解放出来了”。
夏宁介绍,一直以来,化学家们的分子合成工作都是通过人工方式完成,可能一个月只能合成三、四个分子。而夏宁带队开发的自动化设备,与AI辅助逆合成路线设计平台相连,在微观世界中“算”出来分子合成路径,经过操纵台指令,可直接在现实中快速实验验证。由此,化学家们不必再亲力亲为做常规合成。目前,这一自动化解决方案已和不少海内外知名药企及高校开展应用合作。
夏宁博士接受新华网专访。新华网发 温佳儒摄
“研发周期长、研发成本高、成功概率低被称为新药研发的三座大山。”夏宁说,人类“找药”的过程,就像“大海捞针”。一款新药的研发,在药物发现阶段,需要科学家先建立疾病假说,发现靶点,设计化合物,包括苗头化合物筛选、先导化合物优化、候选化合物的确定、合成等,每一步都面临高淘汰率及高投入。“单个化合物的平均合成成本超过1000美元。”
2018年,夏宁在武汉创立智化科技公司,自主研发并不断优化AI辅助逆合成路线设计平台ChemAIRS,用人工智能算法,在短时间内针对目标化合物给出多种合成思路以及推荐可行性高的路线,为药物化学家提供更高效、安全、经济的分子合成路径。
长期以来,化学合成药研发一直受困于“手工劳动”,一位成熟的化学家设计一条合理的合成路线并进行成本核算及整理,通常需要两个小时。而通过AI,最快15秒就能给出最优合成路线。
回忆自己的经历,夏宁说成长过程中最大的“玩具”就是母亲的286电脑。但在专业选择时,他更偏爱化学。“化学实在是太有趣了。”他说,这种兴趣一直驱动着自己前进。同济大学毕业后,夏宁选择去法国蒙彼利埃高等化学学院留学,当时在那所学校里,他是第一个中国人。因为语言问题,夏宁在法国的学习要比别人付出更多,他经常拿着同学上课记录的笔记回到宿舍一点一点查阅核对,弄懂记牢。经过刻苦努力,夏宁在法国国家科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智化科技公司的智能实验室。新华网发(智化科技公司供图)
夏宁组建的团队是全球最早一批开发以化学反应数据为核心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团队之一,团队中既有药物化学、合成化学和分析化学的专业人员,也有自动化、IT开发、人工智能等领域专家,硕博比例超60%。武汉智化科技公司在上海张江设有子公司,形成“武汉-上海”双总部运营模式。2024年,智化科技公司营收增长近50%。
智化团队在选择队员时,更看中人的学习能力和对事业平台的热爱。夏宁介绍,当初有一位化学专业的人才希望加盟团队,但在编程测试中被刷了下来。半年过后,他又敲开智化科技的门说:“我还想试试。”原来,这大半年,他通过各种平台给自己安排了高强度的计算机专业学习。经测试,他的确可以胜任,这位没有计算机专业学历履历的小伙被留了下来,目前已在项目组里成长为骨干。
“我们国家已成为全世界创业最火热的国家之一。我很有幸正好赶上这波浪潮,从创业之初到如今,在融资和研究业务上都比较顺利。”夏宁回顾回国创业历程,感叹说:“一直到今天,我还是觉得中国是创业最好的地方。”
智化科技公司的智能实验室。新华网发(智化科技公司供图)
目前,武汉智化科技公司拥有专利24项,包括“产率预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等核心技术。其智能实验室可实现24小时自动化实验,数据闭环回传解析,效率提升20-40倍。公司核心技术覆盖逆合成路线设计、实验自动化、数据闭环分析等全链条,已与辉瑞公司、人福医药公司等上百家国内外头部药企达成深度合作。
夏宁说,预计2026年全球AI制药市场规模将达到3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30%。中国市场增速更快,2025年规模将达到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AI在化学合成领域的应用属于细分赛道,智化科技凭借先发优势占据领先地位,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参与报道:徐爽、张瑾熙)